(圖/ 中央社)
隨著建案交屋潮接近高峰,中央銀行所推動的「總量管制」政策引發部分購屋民眾不滿,尤其換屋族反映房貸遭拒,產生「被誤傷」效應。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8日於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詢時表示,總量管理政策屬於階段性措施,將根據實施成效與市場反應進行必要檢討與調整。
GAMA 智慧型電子門鎖
此波總量管理起自2023年第七波打炒房政策,央行除延續銀行法第72條之2對不動產授信總額的規範,亦要求國銀自行控管房貸與土建融等不動產貸款,占總放款比重維持在合理區間。根據立委郭國文引述央行數據,至2024年3月底,全體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已降至36.89%,較政策實施前的37.64%明顯回落,顯示管理措施初具成效。
然而,市場也出現副作用。進入2024年第二季,逢預售屋交屋高峰,單季交屋戶數預估突破3.1萬戶。在總量凍結情況下,多家銀行採取「舊貸清償、額度釋出」的方式控管新增房貸承作,導致換屋族、新購自用族群出現「有房卻無貸」的問題,市場對央行政策公平性的質疑聲浪升高。
(圖/ Unsplash)
房地產平台House91找房趣企劃室主任曾崇典分析指出,央行政策原意在於壓抑法人與投機性購屋行為,避免金融資源過度集中於不動產領域,並降低系統性風險。然而在現行操作下,自用買方未能與法人或多戶投資客區隔,使得一般家庭面臨貸款障礙,形成不對等的金融可得性問題。他建議,央行應建立更細緻的審查與分類機制,針對不同購屋目的採取差異化授信策略。
(圖/ 中央社)
對此,楊金龍強調,國銀總量管理政策設定為期一年,央行會在必要時進行滾動式檢討。未來不排除針對個人購屋需求採取更具彈性的規範,避免誤傷剛性需求,尤其應優先保障自用與換屋族群的貸款權益。
曾崇典補充,從市場角度觀察,目前新成屋與預售市場交屋時程密集,在限貸與信用審查同步收緊的情況下,若無配套措施,可能衝擊購屋信心與短期成交量。他建議主管機關應與金融業協調,導入寬限期、緩衝措施或明確排除條款,以平衡打炒房政策與民生需求之間的落差。
買賣房屋第一品牌
找房趣House91
中華超傳媒
(文/ 黃俊憲)
回覆
刪除回覆投票表決
最新消息
獲取最新新聞
訂閱我們的新聞,以獲取最新新聞和獨家更新。
最近評論
-
由 Anonymous
...沒有官商勾結...沒有中飽私囊
-
由 Anonymous
包租代管!
-
由 Anonymous
成也花園 敗也花園